
日前,郑州省卫生计生委印发《郑州省实名制预约诊疗试点工作方案》,明确在全省41家医疗机构开展实名制预约诊疗工作试点,也就是说,患者在这些医疗机构挂号前,必须要提供真实、完整的身份信息(包括姓名、性别、证件类型、证件号码、出生日期、 期限等)以及与身份信息对应的电话号码在网络(包括手机APP)自助实名注册,或通过电话、现场、人工等方式进行实名注册,注册成功后方可进行挂号。羊城晚报记者了解到,10月起开始到12月底,争取所有的试点医疗机构的非急诊患者全部实现实名制预约。
郑州试点实名制预约诊疗 41家医院看病要实名预约
患者需用 证件取号就诊
方案明确要求,所有试点医疗机构提供给患者的所有预约挂号途径和现场挂号系统,都必须对接公安部门的身份证识别和应用系统,患者实名注册后,凭借 身份证信息和唯一联系方式,可以在试点医院的所有预约挂号途径进行预约挂号。预约挂号成功的患者,必须提供预约挂号时使用的 身份证件,或已绑定实名注册信息的该试点医疗机构认可的诊疗卡、医保卡、社保卡、健康卡等(以下简称就诊卡),与预约信息核实一致后取号或就诊。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可探索实施实名制就诊,实现就诊全流程实名制。
急诊24小时内补登身份信息
那么,如果没有在网上预约,需要现场挂号的患者该如何就诊呢?方案也进行了明确,现场挂号的非急诊患者应使用 身份证件或就诊卡进行挂号或就诊。未随身携带 身份证件或就诊卡的急诊患者要逐步实现在24小时内补登身份信息。此外,方案还明确,通过实名制挂号及就诊,各试点医疗机构要逐步将患者真实身份信息与其病案信息进行一一对应,实现一个真实身份信息只对应一份病案信息。
儿童可用监护人身份证绑定
有些儿童患者还没有来得及办身份证,该如何就诊呢?方案明确,儿童患者无身份证但有身份证号的,首次可通过手工录入身份证号,并与监护人身份证绑定进行注册;无身份证号的,可直接与监护人身份证绑定进行注册。 身份证件包括居民身份证和按规定可使用的 护照、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等。患者的身份信息如发生变更,应及时到医疗机构进行更新;儿童患者获得身份证号的,其监护人应及时到医院进行补登。
文章部分文字、图片、数据、视频等内容信息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联系删除。